谈中国的文化,尤其是谈中国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有两个名词估计谁也绕不过去——一曰“京派文化”,一曰“海派文化”,两者双峰并峙、各有独到之处,影响深远。所谓“海派文化”,即以上海为主要代表之文化也。有人这样品评“海派文化”:其融合了含蓄温和的吴文化和激越奋进的越文化,讲求实际和实效,重规矩、重秩序、义利并重。
“海派文化”博大精深。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单色调的,而是五彩斑斓的;不是单声部的,而是一曲浑厚深邃的交响乐。上海的建筑文化,中西并存、中外合璧;上海的舞台文化,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上海的音乐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另外,海派文学、海派书画,等等等等,哪一个不是辉煌灿烂,令人叹为观止呢?
要想领略到上海的种种风情,增长文化素养,逛逛博物馆当然是一条捷径,加之现在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的。
一、上海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是一所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座落于繁华的南京西路,背靠人民广场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人民公园毗邻,是一座功能健全、设施先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近现代美术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建筑建成于1933年,原为旧上海跑马场,是30年代英式风格的楼宇。改扩建工程完整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新古典主义特色外观,并根据美术馆的功能要求进行了内部改造,在设计上继承了欧式建筑的传统风格,并强调了明快的现代气息,是一座典雅、大方的艺术殿堂。当观众步入端庄的大厅,仰望凝重的梁柱,再沿着宽敞的楼梯拾级而上,抚摸着三十年代的铜铸马头,浏览着艺术家的精美之作,定会领略到新旧上海的历史变迁,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
二、上海笔墨博物馆
上海笔墨博物馆是以中国毛笔和墨及文房四宝为陈列、收藏、研究对象的专业主题博物馆,以上海著名的老字号“周虎臣”、“曹素功”的历史发展和传世遗存为主线,探究上海以至全国文房四宝发展的轨迹,展示中国文房四宝的传统技艺和文化。
笔墨博物馆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多媒体、视频和音频设备的利用与藏品陈列相结合,拓展了展示空间。在展示明清、民国及建国后各个时代的墨模和墨品的展区内,记者看到许多墨品的字画都是由著名书画家、文人雅士绘制、设计和创作的,如康熙的《耕织图》、钱慧安的《提梁墨》、任伯年的《名花十二客》、王一亭的《良金美玉》、吴昌硕的《寒香》、郭沫若的《光彩陆离》等。
三、上海动漫博物馆
上海动漫博物馆共有3层,约7000平方米。博物馆以“动漫、体验、科普”为核心,以科普性、互动性、趣味性为特色,内设历史展呈馆、互动体验馆、多功能3D影院、临展区等,藏品和展品逾万件。展品涵盖了建国前珍贵的动、漫画作品以及新中国成立至今动漫艺术领域大部分重要的创作成果,其中500余件动漫名作原稿分别遴选自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众多动漫作品收藏机构以及收藏个人。
在漫画馆,观众可集中欣赏到诸多中国漫画流派代表作,张乐平、程十发、赵宏本、方成等名家手稿都是十分珍贵的艺术收藏品。
动画馆的展示则涵盖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那些家喻户晓的国产动画片,从手绘动画《大闹天空》、《小蝌蚪找妈妈》到人偶动画《阿凡提》、《西岳奇童》乃至剪纸片《猴子捞月》、《金色的海螺》等。其中极为难得一见的是《哪吒闹海》、《天书奇谈》等动画片的人物设定手稿。这些用铅笔和简单水彩描绘的卡通人物在经历数十载后,以原始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令看过动画的观众唏嘘不已。
四、上海公安博物馆
上海公安博物馆是国内首座公安专题博物馆,展馆面积8500平方米,于199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设序馆、公安史馆、刑事侦查馆、治安馆、交通馆、监狱馆和看守所馆、消防馆、装备馆、英烈馆、警务交流馆和消防模拟演练馆等10个分馆,记录了1854年上海建立警察机构100多年来的历史沿革以及公安干警在打击犯罪、保障各项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业绩。同时,博物馆还收藏了从晚清至今公安题材的中外藏品10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49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博物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市公安博物馆首次正式展出了来自17个国家的200余款各式枪支。这些枪原来散落在其它展馆和枪库中,经该馆一年时间的收集和整理,形成此次展览。展出的各类枪支,规格之全,珍贵程度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其中既有各个时代的代表枪支,还有各种著名品牌、型号和伪装成普通用品的枪支。特别是一把由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勃郎宁手枪,被视为镇馆之宝。此外,旧上海滩风云人物--青帮头目杜月笙、流氓头子黄金荣使用过的水果刀手枪、三寸金枪也在展品之中。
五、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位于上海市中心。该馆大楼建筑带有英国古典风格,建筑面积为12880平方米。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
1960年1月27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1984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1102号建成,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六层,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陈列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内容包括 古动物史,古人类史,现代动物三部分,现代动物又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加上上海地区古尸展,海洋动物展览共有九个陈列室。植物学分馆陈列面积2200多平方米,内容为植物的进化。 整个陈列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反映生物演化的历程,以动物界各个门,各个纲,各个目的代表物种,并配有各种生态景箱环境,既科学展示了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又形象反映了它们的栖息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中许多为我国特产和一二级的保护动物。另外馆内还经常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动物标本制作和化石修复演示,为广大观众提供多种服务。
六、上海邮政博物馆 上海邮政博物馆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建筑——上海邮政大楼内,以翔实的史料和实物,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追溯了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记载了上海邮政早期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以及革命先辈为新中国诞生作出的贡献;记录了先进劳模为邮政事业鞠躬尽瘁的业绩;陈列了各种邮用和邮运工具;介绍了邮政服务(业务)产品及其发展;展出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邮票。 上海邮政博物馆集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于一体,将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弘扬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将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弘扬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宣传邮政服务理念和产品的管道,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的教育基地,国内外宾客游览观光的景点,展示上海邮政的风采的窗口。 上海市邮政总局为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学的代表作,钢架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高四层,转角处塔楼实高八层,另有一层地下室。立面采用英国古典主义手法,而主立面则围以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支撑的古罗马建筑风格,体现邮政的公正与庄严,钟楼为17世纪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体现了典雅格调与雄伟气势。塔楼为巴洛克式。墙面为细粒水刷石粉面,临天潼路一面为机红砖墙面,顶部原有塑像群,南面正中为信使,戴帽,手执带、棒,脚生翅,左右为女神,执笔和书信,边上有一地球;北面中为爱神,执飞机与书信盒,左塑像执火车头,这些雕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